本文转自:人民网保宇配资
施云娟 实习生刘思岐
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,老龄化速度快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.1亿人,占总人口的22%。深受“养老不离家”的文化传统影响,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,这其中有许多失能老年人亟需更加专业、更高质量的居家照护服务。日前,一位77岁老人通过人民网“人民建议”平台,给北京市领导“写信”,其中饱含了对高质量居家养老服务的期盼。经与北京市相关部门沟通,“人民建议”平台刊发“来信”全文:
尊敬的领导:保宇配资
您好!
我是本市的一名退休职工,今年77岁。现就我家的实际情况,向您反映一下建立“家庭养老床位”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。
我老伴儿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,几年前就已是重度,严重失能、失智保宇配资,吃喝拉撒睡等都要贴身照护。去年3月,在社区领导的关照下,我家被确定为“家庭养老床位”户。很快,有关方面来给安装了一张护理床(功能最少的,只能摇起上半身),附近一个养老驿站来人,签订了服务协议。起初三个月,驿站人员每月来家一次,但声明只能提供每月一次的上门服务,仅限于修脚、理发两项。而我老伴儿的脚根本用不着修,由于抵触生人,头发也只让我给剪剪。我向驿站人员说明后,他们表示“那就没办法了”。不接受这两项服务,驿站就拿不到政府的每月300元补贴,之后他们没再来。北京市有关文件还规定,对“家庭养老床位”,社区医院每月要提供上门医疗服务一次,可这一年多没人与我们联系,也没人来过。
我注意到,关于建立“家庭养老床位”的事,已经连续几年进了您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每年都有上年实际设置的数字和本年要新设的数字,到现在,全市已经“设置”的应该有上万张了。前些时间的一篇报道说,“北京探索通过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等方式,将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家中,今年将计划新建2000张家庭养老床位。同时,北京还将持续完善以‘一清单、一平台、一张网’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,让高龄、失能老人享受到更多居家照护服务”。设置“家庭养老床位”,不能只是简单地安张床,核心是后续实实在在的服务;工作不能只有《报告》里的规划、布置,关键在于认认真真地落实。烦请市长拨冗查查已经设置的“家庭养老床位”都是什么样子?看看有多少我家这样的虚名户?
此致
敬礼!
一名退休职工
养老,是“家事”,也是“国事”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一些地方探索通过设置家庭养老床位,将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家中,让更多老人能居家养老,今年2月民政部还发布了《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》。但各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存在提供主体良莠不齐、服务质量不高、供需不适配等问题,尤其是“医疗服务难以延伸至家庭”。
居家养老的核心,从来不是“安张床”就完事。如何让居家养老灵活适应老人实际需求?如何为高龄、失能老人及其亲属提供更舒适的居家养老体验?您身边还有哪些居家养老的待解难题?欢迎扫码来“人民建议”聊聊,让我们一起推动养老服务更贴心、舒心。
保宇配资
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